
发布日期:2025-05-07 22:35 点击次数:191
从1900年到2025年,跨越125年的希尔伯特第六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直到今年3月,三位学者邓煜、马骁与Zaher Hani一起发表论文,让这道数学难题取得历史性突破杠杆股票杠杆港币杠杆,在数学界和物理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论文的第一作者邓煜现为芝加哥大学教授,高中毕业于深圳高级中学。
图源:量子位
百年难题:希尔伯特第六问题的挑战
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提出了23道难题,被称为“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知名的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以及孪生素数猜想,共同作为第八个问题被列入了其中。
希尔伯特第六问题要求通过公理化方法推导物理定律。具体而言,就需要作者们从微观的牛顿力学出发,通过玻尔兹曼(Boltzmann)动力学理论,推导出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方程。尽管20世纪数学家奥斯卡·兰福德曾证明宏观不可逆性可从微观可逆性中涌现,但严格数学推导始终未能实现。
图源:量子位
去年11月,邓煜团队发表长达164页的论文,使用稀薄气体硬球系统,严格推导了玻尔兹曼动力学方程,让希尔伯特第六问题的解决更近一步。日前,邓煜与马骁、Zaher Hani组成的三人团队,又一次取得历史性突破。他们通过论文,严格推导出了玻尔兹曼方程的长期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可压缩流体的欧拉方程以及不可压缩条件下的Navier-Stokes-Fourier方程。小红书上由五位欧洲数学博士生组成的科普账号“数学五人组”评价:“这是华人数学的奇迹年,为狭义希尔伯特第六问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更有网友直言,若论文通过验证,邓煜团队将成为菲尔兹奖的有力竞争者。
“数学奇迹年”背后的深圳力量
这项历史性突破的第一作者邓煜,来自深圳,从初一到高三一直就读于深圳高级中学,是该校2007届的校友。邓煜的数学之路,从深圳起步,一路走向世界舞台。从深圳高级中学到北京大学,再到转学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他加入芝加哥大学任教,始终专注于动理学理论与偏微分方程领域。
邓煜在深高就读时,他就展露出数学天赋,2006年,年仅16岁的邓煜以满分成绩夺得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冠军,次年入选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国国家队,并在第47届IMO中以世界第六的成绩摘金,成为深圳建市以来第三位国际奥数金牌得主。
3月7日下午,在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中心校区,记者见到了邓煜就读深圳高级中学期间的数学竞赛教练冯跃峰和年级长郑国有。冯跃峰告诉记者,从初中起,邓煜就展现出过人的数学天赋,并一步步走向更高的数学殿堂。对于这名得意弟子,冯跃峰回忆说,邓煜有着超强的领悟力,初中三年就把初中和高中的数学课程全部学完,初三毕业时邓煜做高考的数学试卷,150分的满分,他的得分不会低于130分。在冯跃峰的印象中,邓煜对奥数十分沉迷,而且很享受解题的过程,做题兴奋时常常自言自语,如痴如醉。而在郑国有的眼中,邓煜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不仅仅数学成绩突出,而且十分全面。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他至今还记得邓煜在历史课堂上专注的眼神。班主任黄磊同样记得邓煜上课时专注的形象,当邓煜伏在课桌前,脊背微微前倾,握笔的指节在纸面上轻轻敲击时,老师和同学们就知道他“入神”了。这种“旁若无人”的状态并非冷漠,而是一种对知识的虔诚与执着。
科创教育“沃土”孕育科学新苗
不仅仅是邓煜,2021年,另一位从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走出的青年科学家曹原,因一周内两次在《自然》发表文章,报道了石墨烯的最新突破,同样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从曹原到邓煜,深圳之所以能连续走出顶尖的青年科学家,与这座城市的基础教育一直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密不可分。
一直以来,深圳将中小学科创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等多管齐下,积极搭建各类多元协同的科技创新培养平台,探索科创教育的实施路径,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科创教育体系,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2020—2024年,深圳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萌芽赛道中获得国家级“创新潜力奖”就多达17个,累计获“创新潜力奖”数量位于全国城市第一。
近一年来,为了进一步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深圳以“每周半天计划”和校外教育平台为抓手,同学们纷纷走出校园,将课堂搬进科技场馆、青少年宫、实验室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中,不仅让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构建起一幅以万物为教材、把世界作课堂的全社会协同育人的新图景。
来源:读特杠杆股票杠杆港币杠杆
Powered by 正规股票融资标准_股票正规融资门槛_炒股正规融资条件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